1798—1865
清安徽歙县人,字椿年,一字子怀。道光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太常寺卿、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工部侍郎。咸丰元年(1851)上《条议钞法折》,认为行钞币与铸大钱均“难以经久”,但前者较后者利重害轻,故可作权宜之计;并拟钞法十条,主张通过银号发行丝织钞币,以一千万两为限,由银号负责兑换现银,均被部议驳。咸丰三年上《改行大钱折》,反对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认为“官6*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铸大钱必将引起物价涌贵。次年三月又上《再议钞法折》,提出把自上年以来所发行之不兑换钞币,改为可兑换钞币,以“通商情,利转运”;并主张发挥私商在钞币流通中作用。被严厉申斥。马克思曾在《资本论》卷一中论及其主张。著作有《王侍郎奏议》。
开列:
清代吏部铨选制度。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员升迁,奉旨由部开列名单题请而授官之列。清制,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缺,各不俟开列具题,即奉特旨补放;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