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间,先后将归附的蒙古乌珠穆沁部、浩齐特部、苏尼特部、阿巴噶部、阿巴哈纳尔部编为十旗,共为一盟。会盟地定于阿巴哈纳尔左旗境内的锡林郭勒,故名。隶理藩院,并受察哈尔都统节制。盟境东与东南接索伦、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界,西接乌兰察布盟界,南接察哈尔界,北接外蒙古车6*臣汗部、土谢图汗部界,有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部。1914年划属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隶察哈尔省。1946年成立盟政府,驻贝子庙 (今锡林浩特市)。1947年隶内蒙古自治政府 (1950年改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察哈尔省撤消,所辖多伦、化德二县及正蓝旗、商都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划属锡林郭勒盟。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界蒙古国。面积20.26万平方千米。人口93.9万,有汉、蒙古、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等17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9%。辖多伦县和阿巴嘎、西乌珠穆沁、东乌珠穆沁、苏尼特左、苏尼特右、太仆寺、正镶白、正蓝、镶黄9旗,代管锡林浩特、二连浩特2县级市。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流”,因河得名。明为察哈尔部领地。清崇德六年(1641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置阿巴嘎左、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右翼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济特左、右翼旗,苏尼特左、右翼旗等十旗和达里冈爱牧场。十旗会盟于锡林郭勒河北岸楚古兰敖包,置锡林郭勒盟。盟名始此。察哈尔部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从义州迁来现址。1914年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8年改特别行政区为察哈尔省,随属省。1934年设察哈尔盟,辖察哈尔左翼四旗(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察哈尔右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1946年解放后成立察哈尔盟政府于正蓝旗宝绍代,锡林郭勒盟政府于贝子庙。1947年察哈尔、锡林郭勒二盟划入内蒙古自治区。1950年将多伦、宝昌、化德三县划入察哈尔盟,驻地迁到宝昌镇。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宝昌县,将正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1958年察哈尔盟撤销,所属行政区域划入锡林郭勒盟。1960年商都镶黄旗划入化德县,1963年从化德县析出设镶黄旗。1949年锡林郭勒盟将原来的十旗编为五旗,即左、右翼乌珠穆沁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成立东部联合旗;浩济特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合并成立中部联合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成立西部联合旗,苏尼特左、右翼二旗建制不变。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析入东、西部联合旗。1956年撤销东部联合旗置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同年撤销西部联合旗置阿巴嘎旗。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划入锡林郭勒盟。1963年置阿巴哈纳尔旗。1966年二连浩特镇改设市。1969年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入乌兰察布盟。1980年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1983年阿巴哈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地处内蒙古高原,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野生动物有黄羊、草原羚、獾、狐狸、百灵鸟、天鹅等。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牛、马、绵羊、山羊、骆驼、皮、毛、绒、鲜奶。是中国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主要分布在南部,主产小麦、莜麦、玉米、马铃薯。特产有蘑菇、发菜、党参、铜壶、蒙古靴、细毛羊、草原红牛、肥尾羊等。矿产有煤、石油、盐、碱、铁、钨、铬、铜等。工业有电力、化工、造纸、水泥、皮革、地毡、毛毡、酿酒等厂和煤、石油、盐、金、钨精、萤石等矿。集通、集二铁路,208、207、303国道和呼锡、集多公路经此。二连浩特是中国重要的陆路口岸。名胜古迹有元上都城、四郎城遗址、金界壕、贝子庙和锡林郭勒大草原等。
黄陵渡:
即黄陵冈。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与山东曹县相近。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至正十九年 1359,察罕帖木儿 “略曹南,据黄陵渡”。即此。 即“黄陵冈”。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