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后以“不皦不昧”形容恍惚不可捉摸。南朝 齐 王屮《头陁寺碑文》:“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于无物。”
并列 不明不暗。形容恍惚难以捉摸。语本《老子》81章:“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南朝齐·王中《头陀寺碑文》:“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于无物。”△多用于恍惚方面。
给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 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杨得意说是司马相如作的。武帝“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上古无纸,写字用竹片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