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禹陵。《史记·太史公自序》: “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即此。
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一百三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禹穴 “高八尺,深九尺,旁镌 ‘禹穴’ 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冽,世传禹决汉水时居此”。
浑楚鄂帕山口:
一作红孜纳普达坂。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喀喇昆仑山之红其拉甫达坂。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红孜纳普即浑楚鄂帕。”
历史地名①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禹陵。《史记·太史公自序》: “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即此。
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一百三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禹穴 “高八尺,深九尺,旁镌 ‘禹穴’ 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冽,世传禹决汉水时居此”。
浑楚鄂帕山口:
一作红孜纳普达坂。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喀喇昆仑山之红其拉甫达坂。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红孜纳普即浑楚鄂帕。”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