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jin

一说即炎帝,一作厉山氏。相传为少典娶有��氏女而生。原住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曾与黄帝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柱为中国最早之农神;“稷”即粟,是中国上古最重要谷类作物,故谷神也为稷。柱以“烈山”为姓氏,反映出与原始农业焚林启荒、刀耕火种有关。
【烈山氏】: 传说中 炎帝神农氏 的别称。又名 厉山氏 。国语·鲁语上:“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柱 ,能殖百穀百蔬。” 韦昭 注:“ 烈山氏 , 炎帝 之号也,起于 烈山 。礼·祭法以 烈山 为 厉山 也。” 清方苞 谥法:“ 烈山氏 始为农师,而民神之,因而号焉。”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相传古时有位 烈山氏 ,烧草木种田。”参见“ 厉山氏 ”。
【烈山】: 山名。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在 湖北省随州市 北。相传上古 炎帝神农氏 生于此。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漻水:“﹝ 漻水 ﹞分为二水,一水西逕 厉乡 南。水南有 重山 ,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 神农 所在处也。故礼谓之 烈山氏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太社乐章:“ 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穀,济育兆人。”参见“ 烈山氏 ”。
【氏】: 氏 shì 古代“姓”和“氏”分用
丹凤门:
唐都长安大明宫城南正门。龙朔二年662建。门内宫中正殿含元殿,南分京城翊善、永昌两坊,以为丹凤门街。门上有楼,下有三门道,门道均宽9米。曾改称明凤门,寻复故称。自高宗李治后诸帝移居大明宫,凡改元、大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