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jin

中国佛教禅宗的修习途径和目标。自性觉悟,即可成佛之谓。认为一切“众生”其本心皆有“佛性”,若以般若智慧,悟见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般若品》:“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故提倡“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坛经·疑问品》),轻视读经、礼佛等宗教仪式。
【见性】: 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明李贽 答邓石阳书:“若人能空之,则不得谓之太虚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学者专以见性为极则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锁闭三年併五载,试他见性与明心。”
【成佛】: 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添品法华经·授记品:“当復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復如是,当得成佛。”宋书·谢灵运传:“太守 孟顗 事佛精恳,而为 灵运 所轻,尝谓 顗 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顗 深恨此言。” 明李贽 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 浄饭王 之位而苦行於 雪山 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
虞潭:
晋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思奥。初辟州从事。举秀才,齐王司马冏请为祭酒,徙为醴陵令。起兵参与讨平张昌、陈敏、杜弢等。丞相司马睿召补军咨祭酒,迁宗正卿。王敦叛,时告疾在里,遂于本县召合宗人及郡中大姓万人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