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扎了纸人在村口槐树上吊着,满头满身插了针刺。”亦作“骂天扯地”。梁斌《播火记》七:“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6*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并列 不指明对象地谩骂、诅咒。贾平凹《妊娠》2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扎了纸人在村口槐树上吊着,满头满身插了针刺。”△贬义。多用于描写语言行动。也作“骂天扯地”。
班荆坐地:
同“班荆”。清 徐旭旦梁州序.赠别宋之归里套曲:“晚云初霁,离樽初启,与你班荆坐地。”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