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每下愈况”,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东郭子问庄子,道表现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道,不论什么地方都有道。东郭子说,请你举个例子,庄子说,在蝼蚁那里。东郭子问,举例怎么这样卑下呢?庄子又说,在草中。东郭子说,怎么愈来愈低了呢?庄子说,砖头瓦块,拉屎撒尿无不有道。东郭子不再问了。庄子说,你的问题,本来未接触实质。一个官员向市场人员打听如何鉴别猪之肥瘦,市场人员说,愈是看猪的下部愈清楚,因此,只要踩一下猪腿就知道了。你不要太过于固执,道都是依赖于具体事物的。
【出典】: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
【例句】:
宋·洪迈《容斋续笔·蓍龟卜筮》:“伎术标榜,所在如识,……人人自以为君平,家家自以为季主,每况愈下。” 清·黄宗羲《吾悔集》一:“自公六亡,每况愈下。”
主谓 况,比较。愈,越,更加。原为“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意为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多作“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钱钟书《围城》3:“斜川客观地批判说:‘……老一辈一天少似一天,人才好像每况愈下。’”△贬义。多用于比喻形势状态的变化方面。→江河日下 一落千丈 ↔日新月异渐入佳境 步步高升 欣欣向荣。也作“每下愈况”。
友于之谊:
谓兄弟姊妹之间的情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又先把自己的太太送到行辕里去,兄妹相见,自有一番友于之谊。” 参见:○友于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