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词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唐.李贤注:“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也。讽谏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见《大戴礼》。”又,汉.刘向《说苑.正谏》谓五谏为正谏、降谏、忠谏、戆谏、讽谏。《孔子家语.辨政》谓五谏为谲谏、戆谏、降谏、直谏、讽谏。

古时侯,人臣谏君有五种不同的态度方式,其说法不一。后用为咏近臣之典。

唐.权德舆《送黔中裴中丞阁老赴任》诗:“五谏留中禁,双旌辍上才。”

  • 【五谏】: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 汉刘向 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 汉班固 白6*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 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
  • 【五】: 五 w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
  • 【谏】: 谏 (諫) jiàn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

  • 魏舒画筹:

    晋书.魏舒传:“舒为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友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座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先苦后甜】先苦后甜解释,先苦后甜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先苦后甜】先苦后甜解释,先苦后甜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先苦后甜】先苦后甜解释,先苦后甜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豪杰英雄】豪杰英雄解释,豪杰英雄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豪杰英雄】豪杰英雄解释,豪杰英雄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豪杰英雄】豪杰英雄解释,豪杰英雄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佯风诈冒】佯风诈冒解释,佯风诈冒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佯风诈冒】佯风诈冒解释,佯风诈冒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佯风诈冒】佯风诈冒解释,佯风诈冒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玉振】玉振解释,玉振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玉振】玉振解释,玉振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玉振】玉振解释,玉振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狐疑未决】狐疑未决解释,狐疑未决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狐疑未决】狐疑未决解释,狐疑未决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狐疑未决】狐疑未决解释,狐疑未决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五谏】五谏解释,五谏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蓬莱银阙】蓬莱银阙解释,蓬莱银阙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蓬莱银阙】蓬莱银阙解释,蓬莱银阙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蓬莱银阙】蓬莱银阙解释,蓬莱银阙来历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