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指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因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后则泛指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荀卿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本来就合宜的,而是由人们互相约定一个名称,约定了,用惯了,就认为这一个名称是合宜的,而与约定的名称不同的就认为是不合宜的。什么名称代表什么实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的。大家约定用这一名称命名这一实物,用惯了,也就成了它的名字了。名字无好坏之分,只要明白易懂、不易产生误解,就是好名称。
【出典】: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例句】: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并列 约定,共同议定;俗成,因大家的习惯而自然形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某种社会风俗,最初由一些人相约命定,沿用既久,遂为社会公认。语出《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刘心武《京漂女》:“‘京漂’之间有些约定俗成的‘漂规’,凡还没出道尚在挣扎中的‘漂哥’‘漂妹’常常互献信息,以备选用,也算是相濡以沫,‘有饭大家吃’,一种人际温情吧。”△多用于社会习俗或事物名称方面。→相沿成习
能言善道:
见“能说会道”。高阳粉墨春秋:“午夜甫过,灯光大亮:乐队奏出嘹亮的轻骑兵号音,张善琨走上乐台,宣布剪彩,由~的红星曾一琴主持。”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