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年 (1664) 分湖广省为左右两布政使司,左司仍驻武昌府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右司驻长沙府 (今湖南长沙市)。六年 (1667) 左司改名湖北省,右司改名湖南省。湖北省辖境相当今湖北省。1927年省会在武汉市。
简称鄂。在中国中部偏东、长江中游。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人口6000.5万,有汉、土家、苗、回、蒙等民族。辖武汉、黄石、襄樊、十堰、荆州、宜昌、荆门、鄂州、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地级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38市辖区、24县级市、37县、2自治县、1林区。省人民政府驻武汉市。春秋时有楚、随、邓、鄀、权、唐、厉、郧、庸、穀、夔、卢诸国,以楚国最大。战国时统一于楚。战国秦置南郡。汉主属荆州刺史部,以汉水为界,西部为南郡,东部为江夏郡。三国时北部属魏,东南部属吴,均称荆州。南朝宋置郢州,余属荆州。隋开皇时分属迁州、信州、淅州、均州、荆州、硖州、郢州、复州、亭州、施州、襄州、昌州、蔡州、隋州、唐州、顺州、安州、鄂州等,大业初改属房陵、巴东、淅阳、南郡、夷陵、沔阳、襄阳、舂陵、汉东、安陆、永安、江夏等郡。唐贞观初分属淮南、山南二道及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分属山南东、江南西、淮南、黔中诸道。北宋以洞庭湖以北置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北部属京西南路,东部属江南西路,南部属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南宋时属京西南、淮南西、荆湖北及夔州诸路。元代分属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湖广布政使司,分属武昌、汉阳、黄州、承天、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及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为左右布政使司;六年左司改置湖北省,分属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宜昌、施南十府及荆门直隶州。治武昌府江夏县。因省会武昌在唐、宋时称鄂州,故亦简称鄂。1912年废府、州留县。1913年设鄂东、鄂西、鄂北三道,1914年改置江汉、襄阳、荆南三道。1921年裁荆南道,置荆宜道,增设施鹤道。1927年设武汉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1929年1月改武汉市,属湖北省;7月武汉分治,三镇各有隶属。1932年划孝感、黄陂、黄安(今红安)及河南省罗山四县各一部分置礼山县(今大悟县);划黄安、麻城二县各一部分入河南省置经扶县(今新县);划安徽省英山县归湖北省。1936年划江西省九江县江北部归湖北黄梅县,成今境。1949年成立武汉市,由中央直辖。全省辖沙市、宜昌二省辖市(地级)和孝感、黄冈、大冶、荆州、沔阳、襄阳、宜昌、恩施八专区及所属县市。1950年湖北省和武汉市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原两郧专区所辖六县由陕南行署区划回,改置郧阳专区。1952年湖北省和武汉市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撤销中南行政委员会,湖北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武汉市为省辖市。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省境处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6*级阶梯过渡地带。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丘陵环绕,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呈向南敞开的马蹄形不完整盆地。全省山地约占55.5%,丘陵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江汉平原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米以下;山地海拔从500米到3000米不等,鄂西山地地势较高,其中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米,号称“华中屋脊”;中部监利县谭家渊最低,地面海拔为零。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橄榄石、碘、溴、石榴子石等储量居全国首位,铌、铯、铁、铜、金、汞、泥炭岩、石膏、盐等矿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全境河流主属长江水系,东北部局部属淮河水系。汉水由陕入境,全长四分之三流经省内,东南至武汉注入长江。源出边缘山地的还有清江、沮漳河、涢水、南河等千余条河流,从南、北两侧汇注长江,构成向心状水系。可开发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约3308万千瓦,居全国前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水面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320余个,主要湖泊有荆北四湖(即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及汈汊湖、梁子湖、斧头湖、大冶湖、网湖、张渡湖、赤东湖、武山湖等。其中,洪湖、梁子湖和长湖,水面面积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主属北亚6*热带湿润气候,鄂东南、鄂西南属南亚6*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内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15湖北省17℃,1月平均气温2湖北省5℃,7月平均气温28℃左右。年降水量800湖北省1600毫米,以春夏两季较多。自然植被为中国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也呈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栎类、华山松、山杨、桦木等,以马尾松和栎类最为重要。经济林木甚多,以油茶、油桐、乌桕、核桃、漆树、茶和果树为主。中华鲟、武昌鱼(团头鲂)等驰名中外。鄂西山地局部地区残存有中国特有水杉、银杏、珙桐等“活化石林”。以利川市境内的小河、水杉坝(海拔1050米)一带水杉分布最为集中,有“水杉故乡”之称,是中国乃至世界繁殖水杉的种源基地。神农架林区保存有中国东部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约70%,林木蓄积量约占全省总蓄积量25%,被誉为“绿色宝库”。大、小神农架主峰周围和老君山一带今辟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的金丝猴、闽中羊和珙桐、领春木等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此外,全省还有星斗山、九宫山、老鸦尖、武当山、后河、小河、木林子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多处。农业兼有南北过渡特征。全省耕地面积有350万公顷,其中水田、旱地各占一半,盛行两熟制。粮食作物以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作物为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江汉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淡水鱼养殖基地。主要林副特产有苎麻、生漆、油桐、柑橘、茶叶、木耳、木梓、黄连、天麻等,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湖北是中国工业发祥地之一,1949年后为工业重点建设地区。主要部门有钢铁、电力、机械、汽车、建材、纺织和食品等。水力发电、汽车、磷矿石、生漆、钢材、焦炭、卷烟等业都居全国前茅。武汉是以钢铁、机械、纺织、食品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为内地最大的中心城市,全国大型钢铁基地之一。著名传统工艺品有洪湖羽绒和贝雕、天门绢织、武穴竹器、仙桃“沔绣”、荆州“荆缎”、武汉“汉绣”及武汉、老河口的玉雕和木雕。京广、京九、焦柳、武九、襄渝五铁路干线通过省境,还有汉丹、荆沙、鸦官、安卫等铁路。岱(武汉岱家山)黄、宜黄为高等级公路。长江、汉水是两大水运干线,内河航道长1万多千米。武汉为全国最大内河港口之一,并辟有直达香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的江海货运航线。还有黄石、沙市、枝城、宜昌、巴东和襄樊、老河口等重要河港。以武汉为中心的航空线可通全国各主要城市及省内宜昌、荆州、襄樊和恩施,并辟有武汉到香港航线。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武汉、襄樊、随州、钟祥、江陵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有楚纪南故城、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当阳玉泉寺及铁塔、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蕲春李时珍墓等(其中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为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峡、武当山、武汉东湖、大洪山、九宫山、隆中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纪念地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监利和洪湖革命根据地旧址。
玉山镇:
北宋置,属彭水县。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 1在江苏省昆山市中部偏北、青阳港畔。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18.3万。镇人民政府驻玉山,人口13万。因处马鞍山又名玉山脚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