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旧唐书.李勉传》:“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红楼梦》三回:“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亦作“礼贤接士”。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高崇文〕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
并列 礼待贤能之才,屈尊结交有识之士。钱钟书《围城》:“汪处厚对他的事十分关心,他知道老汪要做文学院长,所以礼贤下士。”△褒义。多用于待人、用人方面。→求贤下士 纳士招贤 礼士亲贤 任贤用能 推贤下士 吐哺握发 卑礼厚币 ↔妒贤嫉能 妨功害能 妒能害贤。也作“礼贤接士”、“卑躬下士”。
死记硬背: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中国这种考试方式鼓励了死记硬背,但往往排斥了真正的才学。”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