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官称。西周至战国为天子、诸侯所置执掌军政的高级长官。秦、汉为中央高级官员的尊称,位次三公。如太常(奉常)、光禄勋(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典客)、宗正、大司农(治粟内史、大农令)、少府、执金吾(中尉)等号称九卿,又与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等并号列卿,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居其上,号上卿。南北朝逐渐入衔,成为正式官称,如梁、陈置太常、宗正、司农、太府、少府、太仆、卫尉、廷尉、大匠、光禄、鸿胪、太舟十二卿,北齐名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历代因之,皆为高级事务官员,职权较汉为轻。而六部尚书亦或称卿,仍用古意。元、明诸寺、司,清代诸寺及内务府所属上驷、武备、奉宸等院皆得置卿、少卿,品秩高低不等。②爵称。西周至战国王室与诸侯国爵制,公以下、大夫以上为卿,诸侯国初分上、下两等,后分上、中、下三等。因其所属国之大小,地位又有差别。
监试官:
即“监试”。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