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广东兴宁县西南十里。《舆地纪胜》卷91 循州: 神光山 “在兴宁县。尝腾焰烛天”。明嘉靖《兴宁县志》 卷 1: 神光山,“诸 《志》:形似展旗。宋罗孟郊读书山下,夜有五色光气,因名”。
太和关: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十里。资治通鉴:唐至德二年756,肃宗驻凤翔,安禄山“游兵至太和关”。即此。 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唐至德二载757年肃宗驻凤翔,安守忠攻武功,分兵略至太和关,凤翔大震。
历史地名在今广东兴宁县西南十里。《舆地纪胜》卷91 循州: 神光山 “在兴宁县。尝腾焰烛天”。明嘉靖《兴宁县志》 卷 1: 神光山,“诸 《志》:形似展旗。宋罗孟郊读书山下,夜有五色光气,因名”。
太和关: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十里。资治通鉴:唐至德二年756,肃宗驻凤翔,安禄山“游兵至太和关”。即此。 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唐至德二载757年肃宗驻凤翔,安守忠攻武功,分兵略至太和关,凤翔大震。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