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汉魏平县境内。平县俗称小平县,故名。东汉中平元年(184),为镇压黄巾起义,在津上置关戍守,为八关之一。《后汉书·何进传》:中平六年,袁绍大诛宦官,“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洛阳)谷门,奔小平津”,即此。
五路:
即五官。墨子·经下:“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墨子·经说下:“惟以五路智知,久不当。”梁启超墨子校释:“五路者,五官也。官而名以路者,谓感觉所经由之路,若佛典以眼、耳、鼻、舌、身为五入矣。”人们对外
历史知识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汉魏平县境内。平县俗称小平县,故名。东汉中平元年(184),为镇压黄巾起义,在津上置关戍守,为八关之一。《后汉书·何进传》:中平六年,袁绍大诛宦官,“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洛阳)谷门,奔小平津”,即此。
五路:
即五官。墨子·经下:“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墨子·经说下:“惟以五路智知,久不当。”梁启超墨子校释:“五路者,五官也。官而名以路者,谓感觉所经由之路,若佛典以眼、耳、鼻、舌、身为五入矣。”人们对外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