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jin

中医术语。藏同脏,一名真藏。系使五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要素。五藏:肝、心、脾、肺、肾;真气,由先天精气、后天谷气合成的生命物质。按中医理论,五藏真气以胃气为本,得胃气则和,不得则死。其脉象见于寸口(腕部手太阴经),得胃气之五藏脉是所谓“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长夏胃微代”;不得胃气则只有五藏真气见于寸口,脉象是“真肝脉弦(如按琴瑟弦)”,“真心脉钩(来大去小)”,“真肺脉毛(大而虚)”,“真肾脉石(按之如以指弹石)”,“真脾脉代(软而弱,乍疏乍数)”。五藏真气见一则不治。
【五藏】: 1.亦作“ 五臧 ”。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谓“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故名。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 唐颜师古 注:“臧,五臧也。” 宋苏轼 石菖蒲赞:“开心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2.佛教的五类经典。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凡
【真气】: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
腹诽:
罪名。亦作腹非。指臣下对皇帝之作为,口虽不言而实非之。据汉书·食货志,武帝时造白鹿皮币,大农令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遂为御史大夫张汤劾奏,以为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