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97或前671—前628
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名重耳。晋献公之子。为公子时,因献公欲立宠妾之子奚齐为嗣而遭加害,被迫流亡于外十九年。后由秦军护送返晋,立为国君。杀惠公之子圉。即位后,善于听取臣下意见,改革内政,扩建二军为三军,国势渐强。晋文公二年(前635)讨伐周室王子带叛乱,送周襄王回王城(今河南洛阳),安定王室。襄王以阳樊、温、原、欑茅之地赐之。五年,大败楚军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旋主持晋、齐、鲁、宋、蔡、郑、卫、莒等国参加的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之盟,自此称霸诸侯。
百揆:
①官名。传说尧置,百官之长。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孔安国传:“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纳舜于此官。”后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古史考曰:‘舜居百揆,总领百事。’说者以百揆尧初别置,于周更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