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jin

清货币之一。清初厘定钱法,铸顺治通宝。规定制钱成分为七成红铜,三成白铅(锌)。一千文为一串。重量初定为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厘。规定钱式五种:顺治通宝第一式,为光背仿古钱;第二式,背面有一汉字,标明哪一铸局所铸;第三式,为顺治十年(1653)铸造之一厘钱,背书“一厘”及铸局名;第四式,仅京局铸造,背面有两个满字,孔左为宝字,孔右为铸局名;第五式,为满汉文钱,背面孔左一满字,孔右一汉字,均记铸局名。后从康熙到宣统历朝铸钱均依五式,但大小、轻重、成色各不相同。
" />
顺治通宝
【顺治】: 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礼记·聘义:“用之於战胜则无敌,用之於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 汉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 明张居正 贺元旦表五:“外威严,内顺治,神武丕扬。”
【通宝】: 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 南唐 的“唐国通宝”、 宋 代的“太平通宝”、 元 代的“至正通宝”、 明 代的“大明通宝”、 清 代的“康熙通宝”等。 日本 、 越南 、 朝鲜 等国的钱币也曾用“通宝”之名。
外监:
即“制局监”。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