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口若悬河。辨,通“辩”。金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亦作“辨若悬河”。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 枚,方驾陆谢。”
主谓 辨,通“辩”。辨说不停。金·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多用于辨说方面。→口若悬河。也作“辨若悬河”。
一匮:
比喻事关大局的某一环节。汉书·王莽传: “纲纪咸张,成在一匮。” 匮: 同 “篑” 。参见:○功亏一篑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