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jin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宋 王禹偁《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慎守太君之命,免讥世禄之家,负薪构堂,勿忘古训。”
连动 继承先人德业。语本《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宋·王禹偁《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慎守太君之命,免讥世禄之家,负薪构堂,勿忘古训。”△褒义。多用于家庭方面。
【负薪】: 1.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礼记·曲礼下:“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唐杜甫 负薪行:“十有八6*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与 潮儿 方自后山负薪以归。”2.指贫困的生活处境。 南朝宋鲍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负薪,期与相毕。” 唐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为探 秦臺 意,岂命余负薪。” 王琦 汇解:“今将西适 秦 地,
【构堂】: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因以“构堂”喻先人的基业。旧唐书·高宗纪赞:“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藴祸胎,邦家殄瘁。”
八米:
同“八米卢郎”。唐 罗隐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诗:“地推八米源流盛,才笑三张事业贫。”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