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刈陵县置,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黎城县北十里古县。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属潞州,天祐二年 (905) 改为黎亭县。五代唐复改黎城县。北宋天圣三年 (1025) 移治白马驿(今黎城县),熙宁五年 (1072) 废,元祐元年(1086) 复置黎城县。崇宁三年 (1104) 属隆德府。金改属潞州。明嘉靖八年 (1529) 属潞安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中南段,东临河北省。属长治市。面积1101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黎侯镇。古黎侯国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以潞县改置刈陵县,县治在今县西北李庄乡故县村。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黎城县,属上党郡。《左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晋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黎侯古国在今黎城县东北,黎城县以黎侯古国为名。唐天祐二年(905年)改为黎亭县,属潞州。五代唐复为黎城县。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迁县治于今址,属潞州;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潞城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黎城县。金贞祐元年(1213年)属崇州,元初改属潞州。明嘉靖八年(1529年)后属潞安府。清因之。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3年分为黎城、黎北二县,1945年复合为原置。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属晋东南专区,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脉腹地。清漳河、浊漳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小麦、豆类为主。矿产有铁、钾、磷、钛、铬、石棉、大理石、石英、石膏、白云石等。工业有采矿、冶金、建材、造纸、机械等。邯长铁路和207、309国道经此。名胜有黄崖洞、白云洞、广志山等。
唐古拉攸木错:
即“当惹雍错”。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