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曾为梁相,善辩,他是庄子的好友)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鯈,音yòu,即白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是否知鱼之乐的一次辩论。
庄子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是:你刚才的话离开了本题,请回到问题的本源去。你不是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这就是说,你惠施是知道我说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向我发问的。按照你的话,你虽不是我,也是可以知道我的;同样的道理,我虽然不是鱼,也是可以知道鱼的:在濠梁之上,我体察到游鱼之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知鱼之乐”的故事与“庄生梦蝶”的故事同样都反映了庄周主张消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物化论”。这是一种主观唯心论指导下的相对主义观点。“知鱼之乐”可用以表达与物同化,游乐旷达的思想情怀。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般(搬)斤(斧)思郢质(见本书y部‘运斤成风’),鲲化(鲲鹏)陋鯈濠(濠,水名,本句指濠中之鲦不可与鲲相比,以比诗说)。”后句即暗用此典。陆游《剑南诗稿》卷五三《江亭》:“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述宾 知道鱼的快乐。比喻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语出《庄子·秋水》:“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例]庄子是先有逍遥闲适心,才会知鱼之乐。△多用于认知方面。
徐巿东游: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巿,又作“福”。后因以“徐巿东游”为帝王、方士求仙之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