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做事已经拿出全部力量。公元前260年,秦赵主力会战于长平,赵国失败,主将赵括战死,赵军四十余万人被秦军全部坑杀。在这次战争中,秦军也打得精疲力尽,再也没有余力攻打赵国。这样,秦国便以战胜之余威,遣使至赵,要求赵国割让六城作为讲和条件。赵孝成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刚从秦国到达赵国的楼缓极力主张割地求和,赵王也表示同意。赵国上卿虞卿知道后,坚决反对。他问赵王,秦兵攻打赵国,是精疲力尽之后退回去的呢,还是虽有能力进攻,但只是因为爱您而不攻呢?赵王说:秦国攻打赵国,已经尽了最大力量了,一定是精疲力竭而撤兵的。虞卿说,秦国尽了最大力量而不能攻占的,您却将其白白的奉献给秦国,这不是帮助秦兵进攻自己吗?秦兵以后如果年年再来攻打,不断要求割地,您该怎么办!赵国有多少土地可供您割让于秦?这样下去,赵国不是要灭亡了吗?不如不与秦国讲和,而以五城之地给予诸侯,换取他们出兵攻秦。这样,我们赵国失地于诸侯,还可以得偿于秦。赵王听了,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不与秦国讲和,而派虞卿出使齐国,争取诸侯出兵,从而打败了秦国的军事进攻。
【出典】:
《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
【例句】:
《毛泽东选集》第2卷《论持久战》:“日本不能占领全中国,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区,它将不遗余力地镇压中国的反抗。”
述宾 遗,余力。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出来,一点不保留。语出《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邓贤《中国知青梦》:“因为同大自然斗争不仅在于忍受烈日暴晒和毒虫叮咬还在于暴晒和叮咬之下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创造劳动成果。”△用于形容十分努力。 →尽心竭力 全力以赴 ↔留有余地 好逸恶劳 半心半意。也作“不留余力”。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其他 形容刻苦自励。语本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褒义。多用于刻苦方面。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