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夷国。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公会戎于潜”。《水经·济水注》:“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东径戎城北。春秋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杜预曰,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是也。”
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鲁隐公二年(前721年),公会戎于潜,即此。后地入卫。
儒理:
集镇名。在海南省澄迈县西北部。属桥头镇。人口890。原名那黎,后因集资兴学风气盛易今名。产稻、甘蔗、芝麻等,兼渔业。有公路通桥头镇。
历史地名春秋时夷国。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公会戎于潜”。《水经·济水注》:“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东径戎城北。春秋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杜预曰,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是也。”
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鲁隐公二年(前721年),公会戎于潜,即此。后地入卫。
儒理:
集镇名。在海南省澄迈县西北部。属桥头镇。人口890。原名那黎,后因集资兴学风气盛易今名。产稻、甘蔗、芝麻等,兼渔业。有公路通桥头镇。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