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左传》:文公十三年 (前614),“邾文公 卜迁于绎”。后属鲁。
古邑名。春秋邾邑,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即此。
柴米河:
在江苏省北部沭阳县中、灌南县北。清乾隆时因运柴米得名。原承泄沂河、沭河洪水,经北塘河、龙沟、灌河出海。建国后开新沂河和淮沭新河后,从沭阳县南柴米河地下涵洞起,东经十字桥及灌南县西北孟兴庄后,穿盐河,
历史地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左传》:文公十三年 (前614),“邾文公 卜迁于绎”。后属鲁。
古邑名。春秋邾邑,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即此。
柴米河:
在江苏省北部沭阳县中、灌南县北。清乾隆时因运柴米得名。原承泄沂河、沭河洪水,经北塘河、龙沟、灌河出海。建国后开新沂河和淮沭新河后,从沭阳县南柴米河地下涵洞起,东经十字桥及灌南县西北孟兴庄后,穿盐河,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