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是以不克安居徐行,以遽入于中庸之道。”
偏正 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处世态度。语本《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多用于描写为人处世方面。→执两用中 ↔厚此薄彼
骨肉私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