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军事编制,五代后唐始置。隶军下每军十指挥,置指择使为其长官。宋沿置,上隶于厢、军,下领五都。②官名。辽朝置。圣宗统和六年(988)以宋降军分置七指挥统领,各分左右厢,号称归圣军。太平天国亦置。初于*检点之下,共七十二员,比殿前左一、右二为序,左单右双,依次排列。至第十一始去“前”字,直至殿右七十二止。受命出征时常统数军*,总制以下皆听其指挥。未克湖北武汉前,有功将士常加恩赏指挥虚衔,称殿前指挥,不与正指挥同等。又另置职同指挥者,无定员。后期置六爵,指挥遂成卑官。天历戊午八年(1858)排至三百十二号。③官文书名。宋尚书省各部临时解释敕文,以令属下遵照执行之指令。④ “指挥使”简称。
官名。明代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置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见《明史·职官三·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使》。清沿明制,兵马司指挥五城各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各一人,正七品,掌巡缉盗贼,平治道路,稽检囚徒等。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枢密分院:
元末官署名。枢密院分衙机构,掌地方军务,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后,设于卫辉、彰德、直沽、沂州等地。 官署名。元末征讨农民起义,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以后,在卫辉今河南省汲县、彰德今河南省安阳、直沽
历史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