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良价传》:“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是,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
驴前马后人,旧时本指官员出行侍从于前后的衙役差卒。后以“驴前马后”多指奔走前后,听人驱使。
《元明杂剧》元.高文秀《好酒赵元遇上皇》二:“小人是个驴前马后之人,怎敢认义那壁秀才也。”
并列 原指旧时官员出行时的随从人员。后也作詈词,犹“奴才”。元·无名氏《神奴儿》楔子:“我把你个村弟子孩儿,我不误间撞着你,我陪口相告,做小伏低,你就骂我做驴前马后,数伤我父母。”△本义中性,后多含贬义。多用于写随从、奴仆。→鞍前马后
止于至善:
达到或处于德行最高的地步。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述补 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疏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