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渤海阜城人,字孔昭。习三《礼》、《春秋》,俱通大义。举秀才,考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制《六合赋》以呈魏收,收谓其愚。又撰《高才不遇传》。孝昭帝时,自谓“董仲舒、公孙弘可以出矣”,频上书,多非世要,终不见采。后主天统中卒,年五十二。有《金箱璧言》,已佚。
辛有:
春秋时周人。平王时大夫。于平王东迁时经伊川,见有被发而祭于野者,以为不合于礼,不及百年将沦为戎狄之居。后秦、晋迁陆浑之戎居伊川。
历史人物北齐渤海阜城人,字孔昭。习三《礼》、《春秋》,俱通大义。举秀才,考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制《六合赋》以呈魏收,收谓其愚。又撰《高才不遇传》。孝昭帝时,自谓“董仲舒、公孙弘可以出矣”,频上书,多非世要,终不见采。后主天统中卒,年五十二。有《金箱璧言》,已佚。
辛有:
春秋时周人。平王时大夫。于平王东迁时经伊川,见有被发而祭于野者,以为不合于礼,不及百年将沦为戎狄之居。后秦、晋迁陆浑之戎居伊川。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