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愤怒,人民怨恨。指为害严重或作恶多端,引起普遍愤怒和不满。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师徒丧败,财用耗屈,较之宝元、庆历之败,不及十一。然而天怒人怨,边兵背叛,京师骚然。”《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并列 天神震怒,人民怨恨。指作恶多端,为害人民,引起普遍愤怒。唐·林慎思《伸蒙子·合天》:“是日月晦蚀,山川崩裂,天怒人怨,有灭亡之形而秦不知也。”高阳《粉墨春秋》13回:“这时清乡已搞得天怒人怨,凡是交通要道,都用拒马布置成关卡,封锁交通,进出盘查,苛扰需索,公然贪污。”△常用于指因干坏事为上天不容而愤怒,为人民不满而痛恨。
钟子期:
借指知己。唐王绩古意 诗之一:“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参见:○高山流水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