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唐.张说《唐中书令梁国公姚崇神道碑铭》:“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旧五代史.梁太祖纪三》:“革故鼎新,谅历数而先定,创业垂统,知图篆以无差。”亦作“革旧鼎新”。明.李贽《焚书.代深有告文》:“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亦作“鼎新革故”。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卷上:“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并列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语本《易经·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水浒全传》80回:“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褒义。用于指革新。→改弦更张 革旧维新隔故从新 变故易常 破旧立新 与民更始 推陈出新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因循守旧 率由旧章 改头换面 奉行故事。也作“鼎新革故”、“革故立新”、“革旧从新”、“革旧鼎新”、“革旧图新”。
跌打损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9回:“老夫于歧黄虽不深知,向来祖上传有济世良方,凡跌打损伤,立时起死回生。”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