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词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圣宗朝,始有固定地点,并趋制度化。春捺钵在长春州(今吉林扶余他虎城),主要于附近河泊中钩鱼及捕猎鹅雁;夏捺钵在永安山(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或炭山(今河北沽源境),避暑纳凉,张鹰游猎及与北南面诸大臣会议国事;秋捺钵在庆州(今内蒙古林西县北)之伏虎林射鹿;冬捺钵在永州(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东南之广平淀猎虎,与北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四时捺钵制使契丹贵族能在接受汉族文明的同时,不废鞍马射猎,保持勇健武风。而夏冬捺钵又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北南面大臣、决定军国大事的政治中心。

  •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
  • 【捺钵】: 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主的行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宋 王易 重编燕北录:“所谓捺鉢者,戎主所至处也。”辽史·营卫志中:“ 辽国 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嵗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鉢。”辽诗纪事·懿德皇后引回心院诗注:“君臣尚猎,故有四时捺鉢。”

  •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鼎足而立,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约法会议】约法会议介绍,约法会议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约法会议】约法会议介绍,约法会议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约法会议】约法会议介绍,约法会议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十二监、四司、八局】十二监、四司、八局介绍,十二监、四司、八局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十二监、四司、八局】十二监、四司、八局介绍,十二监、四司、八局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十二监、四司、八局】十二监、四司、八局介绍,十二监、四司、八局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经界法】经界法介绍,经界法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经界法】经界法介绍,经界法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经界法】经界法介绍,经界法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马神甫事件】马神甫事件介绍,马神甫事件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马神甫事件】马神甫事件介绍,马神甫事件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马神甫事件】马神甫事件介绍,马神甫事件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白朗起义】白朗起义介绍,白朗起义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白朗起义】白朗起义介绍,白朗起义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白朗起义】白朗起义介绍,白朗起义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介绍,四时捺钵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府兵制】府兵制介绍,府兵制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府兵制】府兵制介绍,府兵制事件经过 >> 历史事件【府兵制】府兵制介绍,府兵制事件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