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六归河。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六冲河。《明史·李橒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叛军“东渡陆广河,直趋贵阳”。
洛隆宗:
又作洛龙宗、罗隆宗。治所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康沙。清乾隆 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洛隆”,藏语意为南谷。1960年与硕般多宗合并设洛隆县,后迁驻孜托。 原西藏
历史地名即六归河。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六冲河。《明史·李橒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叛军“东渡陆广河,直趋贵阳”。
洛隆宗:
又作洛龙宗、罗隆宗。治所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康沙。清乾隆 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洛隆”,藏语意为南谷。1960年与硕般多宗合并设洛隆县,后迁驻孜托。 原西藏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