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称社稷之臣。《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也称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礼记.檀弓下》:“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隋书.杨素传》:“非唯廊庙之器,实是社稷之臣,若不加褒赏,何以申兹劝励?”宋.秦观《拟郡学试近世社稷之臣论》:“古之所谓社稷之臣者至矣,忠足以竭才性之分,敏足以应事物之变。”元.李文蔚《蒋神灵应》二折:“若论此子,乃社稷之臣,栋梁之材。”
偏正 社稷,帝王、诸侯祭祀的土地神称“社”,谷神称“稷”。社稷指国家。春秋时指附庸于大国的小国。后指辅佐君主安邦治国的大臣。语出《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礼记·檀弓下》:“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褒义。用于高官美称。→三公九卿。也作“社稷之器”。
及亲三釜养:
源见“三釜养”。谓能以菲薄的俸禄供养父母。宋 范成大王希武通判挽词:“及亲三釜养,遗子一经传。”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