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法吏。即通法律之官吏,有别于儒者之吏。《汉书·何武传》:“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后汉书·胡广传》:“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②文臣泛称。《后汉书·光武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
对策:
选拔官吏的考试方法之一。又称“策试”。始于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办法是由皇帝提出一些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由被荐举的士人回答。后科举考试也袭用此法。如宋元明清的殿试,即考试策问一道,由省会试合格的
历史知识①文法吏。即通法律之官吏,有别于儒者之吏。《汉书·何武传》:“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后汉书·胡广传》:“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②文臣泛称。《后汉书·光武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
对策:
选拔官吏的考试方法之一。又称“策试”。始于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办法是由皇帝提出一些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由被荐举的士人回答。后科举考试也袭用此法。如宋元明清的殿试,即考试策问一道,由省会试合格的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