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黄河支津。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战国策·燕策二》 苏代曰: “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据 《水经· 淇水注》: “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 东汉末,曹操开白沟,自今浚县以下,即是因袭宿胥水故道。
洪洞县:
隋末改杨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即今**县。唐属晋州。元和志 卷12洪洞县: “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 北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南部
历史地名古黄河支津。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战国策·燕策二》 苏代曰: “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据 《水经· 淇水注》: “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 东汉末,曹操开白沟,自今浚县以下,即是因袭宿胥水故道。
洪洞县:
隋末改杨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即今**县。唐属晋州。元和志 卷12洪洞县: “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 北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南部
历史地名历史地名【峨山县彝族自治区】峨山县彝族自治区在哪里,峨山县彝族自治区介绍 >> 历史地名【峨山县彝族自治区】峨山县彝族自治区在哪里,峨山县彝族自治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