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词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热得烫手,又作“炙手而热”。比喻权贵气焰之盛。见唐崔铉之事迹。崔铉,字台硕,生卒年月不详,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进士出身。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拜宰相。后因与李德裕有隙,罢为陕虢(guó国)观察使。宣宗即位后,又擢为河中节度使,再拜相。他与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等人颇相友善,经常让这几人参议政事,因此当时流传着“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瓌、蒙”之句。后出为淮南节度使,兼宣歙池观察使。

【出典】:

《新唐书》卷160《崔铉传》4974页:“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瓌、蒙。’帝闻之,题於扆(yǐ椅)。”

【例句】:

唐·崔颢《长安道》:“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唐·白居易《放言》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宋·辛弃疾《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炙手炎来,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清·张廷玉等《明史·董传策传》:“(严)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清·洪升《长生殿》:“中书独坐揽朝权,炙手威风赫烜。”


述补 炙,烤。手一接近,就感到其热烫人。比喻权势盛,气焰高。语出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李国文《花园街五号》:“而刘钊,不但住进了花园街五号,还成了吕况的影子内阁,炙手可热的人物,更多地起着智囊的作用。”※炙,不读作jiǔ。△贬义。多用于描写权势方面。也作“炙手而热”。

  • 【炙手】: 1.烫手。 唐白居易 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鲁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2.比喻权势炽盛。 宋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当 江陵 炙手时, 刘 独退避冷局。” 清洪昇 长生殿·定情:“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参见“ 炙
  • 【热】: 热 (熱) rè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热水

  • 山阳赋:

    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流连河里游,侧怆山阳赋。”唐.刘良注:“山阳赋即思旧赋也。”向秀西行经嵇康山阳旧居,睹景伤怀,思念已死的故友,因作思旧赋,以寄托缅怀之情。山阳赋即思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花花肠子】花花肠子解释,花花肠子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花花肠子】花花肠子解释,花花肠子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花花肠子】花花肠子解释,花花肠子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损膳】损膳解释,损膳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损膳】损膳解释,损膳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损膳】损膳解释,损膳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捣药轮】捣药轮解释,捣药轮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捣药轮】捣药轮解释,捣药轮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捣药轮】捣药轮解释,捣药轮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莫不逾侈】莫不逾侈解释,莫不逾侈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莫不逾侈】莫不逾侈解释,莫不逾侈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莫不逾侈】莫不逾侈解释,莫不逾侈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插科使砌】插科使砌解释,插科使砌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插科使砌】插科使砌解释,插科使砌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插科使砌】插科使砌解释,插科使砌来历出处...

    历史典故【炙手可热】炙手可热解释,炙手可热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莺歌蝶舞】莺歌蝶舞解释,莺歌蝶舞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莺歌蝶舞】莺歌蝶舞解释,莺歌蝶舞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莺歌蝶舞】莺歌蝶舞解释,莺歌蝶舞来历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