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夷水》载:相传难留城(今湖北 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后遂以“鞭石”为祈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北周 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鸢不起风。”
源见“驱石驾沧津”。指传说中神助秦始皇造桥。常用以咏造桥。宋 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
与草木俱朽: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历史典故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夷水》载:相传难留城(今湖北 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后遂以“鞭石”为祈求晴雨和洽的典故。北周 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鸢不起风。”
源见“驱石驾沧津”。指传说中神助秦始皇造桥。常用以咏造桥。宋 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
与草木俱朽: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