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依从谁好。比喻无法办事。《宋史.贾黯传》:“二人临事,指踪不一,则下将无所适从。”《清史稿.谢济世传》:“若发号施令,小人得以摇夺,君子无所适从,国事未有不隳者也。”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此刻中国正是新旧潮流相冲突的时候,一般国民都无所适从。”
述宾 不知随从谁才好,不知怎么办才好。语本《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北齐书·魏兰根传》:“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多用于不知如何是好方面。→莫衷一是 不知所措 ↔一轨同风 胸有成竹 心中有数。也作“靡所适从”。
黄河一代清:
同“黄河千年一清”。北周 庾信奉和平邺应诏:“阵云千里散,黄河一代清。”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