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四渎之一。《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他书皆作“济”。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部分;下文又云:“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这是河南部分。河北部分源出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据《汉书·地理志》,其时在今武陟县南入河;据《水经·河水》,其时在温县东南入河;据《水经·济水》及郦道元注,又改在今温县西南入河。近代入河处为黄河堤所阻塞,已改折入漭河。河南部分本为从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派,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目为济水的下游。据《汉书·地理志》、《水经》,其时济水自今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大致走今小清河一线入海。另一支自定陶县东北分出汇为菏泽,东流为菏水,至今鱼台县入泗,也兼有济水之称。晋后河南又有所谓“别济”,至《水经注》时代,自今荥阳东北以下至于巨野泽有南济、北济二派:南济经今封丘县南、定陶县北,北济又称别济,经今封丘县北、菏泽市南,二水并入巨野泽,自出泽后会汶水以下,又兼称清水。公元四世纪时巨野泽以上济水开始淤浅,隋唐以后堙为平地。巨野泽以下渐以清水著称,但济水之名不废。自唐至宋曾在今开封市先后导汴水或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漕运,称为湛渠或五丈河,其后复堙。巨野泽以下济水,宋时多称清河或北清河,熙宁时曾为黄河所经。金后自汶口至泺口一段遂成为以汶水为源的大清河,又称北清河(泺口以下大清河在古济水之北);自泺口以下逐渐演变为以泺水为源的小清河。此后黄河以南遂不再有济水之名。②济或作泲。《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房子县:“济水所出,东至癭陶(县)入泜。”源出今河北赞皇县西南,东流经高邑县南,至宁晋县南,注入泜水。或以为《诗·邶风·泉水》:“出宿于泲”,即此。
市租:
汉代对市内商贾征收的营业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司马贞索隐:“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通常按出售货物所得款额多少计征。市租收入归少府,供皇帝私人支用。诸侯国征收的市租则供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