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的风向器。至迟在西汉已使用。将帛条、羽毛等较轻物质系在长竿上端,通过随风飘动的帛条、羽毛等的方向以定风向。以五两重的羽毛制成的綄,又称“五两”。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以伣(为“綄”之误)测风“无须臾之间定矣”。后綄发展成测风旗和相风乌。
镇西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镇西路为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参见“镇西路”。
历史知识一种简单的风向器。至迟在西汉已使用。将帛条、羽毛等较轻物质系在长竿上端,通过随风飘动的帛条、羽毛等的方向以定风向。以五两重的羽毛制成的綄,又称“五两”。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以伣(为“綄”之误)测风“无须臾之间定矣”。后綄发展成测风旗和相风乌。
镇西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镇西路为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参见“镇西路”。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