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唐 李观《项籍碑铭》:“其余揭竿而呼,争先刺秦者,如林如薮,于时乱浩浩,兵憧憧,风从虎,云从龙,三灵昏而四海空。”
其他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易经·乾》:“云从龙,风从虎。”唐·李观《项籍碑铭》:“其余揭竿而呼,争先刺秦者如林如薮,于时乱浩浩、兵憧憧,风从虎云从龙,三灵昏而四海空。”△多用于事物的关系方面。→风虎云龙
丛山峻岭: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一直把煤从深山里运到停在江边的大轮船上。”吴晨笳姐妹:“河上架着一道长长的木桥,桥那头是屯青公路屯溪到青阳,它穿过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