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词

历史典故【褎如充耳】褎如充耳解释,褎如充耳来历出处


褎( ㄧㄡˋ yòu 又)盛服的样子。充耳:塞耳不闻。意思是指人的服饰出众,却无德行可以称颂。《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并列 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语出《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貌。”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的意思。《明史·汤开远传》:“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褎如充耳。”△贬义。多用于当权者,指其不能称职或对外界意见塞耳不闻、拒绝听取。→充耳不闻←→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也作“裒如充耳”。

  • 【褎】: 褎 xiù 古同“袖”
  • 【充耳】: 1.塞住耳朵。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郑玄 笺:“充耳,塞耳也。言 卫 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 清钱谦益 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 有宋青溪 盗发,比疆连壤,褎如充耳。”2.指声音充满耳朵。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

  • 巴蛇吞象:

    源见“蛇吞象”。形容恶魔贪婪狠毒。明 屠隆昙花记.群魔历试:“看巴蛇吞象能,锯为牙骨若陵,腥风毒雾弥苍岭。” 见“人心不足蛇吞象”。


  • 历史典故【悬鼗建铎】悬鼗建铎解释,悬鼗建铎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悬鼗建铎】悬鼗建铎解释,悬鼗建铎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悬鼗建铎】悬鼗建铎解释,悬鼗建铎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隋珠】隋珠解释,隋珠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隋珠】隋珠解释,隋珠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隋珠】隋珠解释,隋珠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扁舟号子皮】扁舟号子皮解释,扁舟号子皮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扁舟号子皮】扁舟号子皮解释,扁舟号子皮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扁舟号子皮】扁舟号子皮解释,扁舟号子皮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日异月新】日异月新解释,日异月新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日异月新】日异月新解释,日异月新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日异月新】日异月新解释,日异月新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崇墉百雉】崇墉百雉解释,崇墉百雉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崇墉百雉】崇墉百雉解释,崇墉百雉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崇墉百雉】崇墉百雉解释,崇墉百雉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胆颤心惊】胆颤心惊解释,胆颤心惊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胆颤心惊】胆颤心惊解释,胆颤心惊来历出处 >> 历史典故【胆颤心惊】胆颤心惊解释,胆颤心惊来历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