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1)吏部头司吏部司副长官。隋开皇六年(586)始置,一人,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大业三年(607)罢,后又改置选部承务郎行其职。唐武德三年(620)复旧,置二人,从六品,一人掌判选人解状、簿书、资历与考课,称判南曹;一人掌判本曹事务,称判废置。高宗、武则天时,一度随曹改称司列员外郎、天官员外郎。五代因之。北宋初为六品寄禄官,不预司务。元丰改制后,尚书左右选、侍郎左右选各置一人,协助尚书、侍郎分掌文武官铨选事,以资序未及知府以上者为之,正七品,或冠以尚左、尚右、侍左、侍右等字样。(2)吏部佐贰官。辽南面官置。金吏部置,位尚书、侍郎、郎中下,分判曹务及参议选事,与郎中职掌同,从六品。元亦置。明初置,正六品,旋罢。清初沿之,后罢。(3)吏部诸司员外郎统称。如隋唐五代及两宋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员外郎,明清文选(总部、选部)、验封、稽勋、考功员外郎等。
折草银:
明代军马所需草料之折价银两。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