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墓群。位于殷墟西部白家坟、梅园庄、北辛庄、孝民屯之间,东距小屯1500米。1969—1977年,在面积近30万平方米范围内,共发现商墓一千零三座(发掘九百三十九座)。墓葬有规律分片,可分为八个互不相混的墓区。墓一般长2—2.4米、宽0.8—1.2米,长3.4米以上的有五座。墓坑内填土均经夯打,少数壁上留有臿、铲痕迹。有的墓南北壁留有成对脚窝。墓内有的有壁龛、生土二层台或腰坑。有葬具墓七百十座,有木棺、木椁墓四十七座。棺椁已朽,棺上一般涂红、黄色漆,少数有彩绘。有棺椁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上铺有芦席或盖彩绘画幔。少数无棺木痕的墓,只以席子作葬具。葬式多仰身,其次俯身或屈肢葬。在十八座墓中发现殉人,多在二层台上,少数置腰坑中。共发现殉人三十八个,还有狗、马、猪、牛、羊、鱼等动物。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有随葬品的墓八百座中以九十三号墓为最多,达三百零五件。八个墓区的墓向、葬式、陶器组合都有所不同,保持其特定的生活习惯和埋葬习俗,应为八个“族”的墓地。墓地中有一百六十六座墓出青铜(或铅)兵器,墓主皆男性,为家族中服兵役男子。有十座墓出农具,六十六座墓出手工工具,墓主当为劳动者。少数大型墓随葬品较多并有殉人,是家族中上层分子,没有或极少随葬品的墓则为平民。殷墟西区墓地的发掘,为研究商代“族”的组织和贫富分化提供了资料。
那桐:
1856—1925 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琴轩。举人出身。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鸿胪寺卿、内阁学士。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升理藩院左侍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任留京办事大臣,协同李鸿章议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