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cidianwang.com/file/lishi/414105502.jpg"/>
东周时期周人墓葬群。1954—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河南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掘了二百六十座东周墓, 其中除四座为洞室墓外,余均为长方形竖穴墓。竖穴墓中有二百三十七座为南北向,头多向北,余为东西向,头向西或向东。据1959年出版的发掘报告《洛阳中州路》,全部随葬陶器的组合可归纳为鬲、盆、罐,鼎、豆、罐,鼎、豆、壶,鼎、盒、壶四类,此四类按器物的不同式别,又可细分为七组,全部东周墓葬据此七组即可分为七期:一至二期,分别属于春秋早、中期,组合为鬲、盆、罐;三期属春秋晚期,组合为鼎、豆、罐;四、五、六期分属战国早、中期,组合为鼎、豆、壶;七期属战国晚期,组合为鼎、盒、壶。这批墓葬包括大、中、小三型,大型墓九座,属春秋至战国初期墓,多重椁,出青铜礼器。中、小型墓一棺,或有棺无椁,有一椁不出青铜礼器,仅出有兵器、带钩等小件铜器,但多随葬陶器,部分小型墓无葬具,亦无随葬品。由对三型墓葬的考察可知,春秋初期只少数大型铜器墓中才有的鼎类礼器,到春秋中期出现于中型陶器墓中,至春秋晚期小型陶器墓亦出;春秋中期仅中型陶器墓中才有陶鼎,至战国早期,虽大型墓亦有用陶鼎者。鼎类礼器使用情况的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等级状况的变化。对这批墓葬之分期研究,为建立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奠定了基础,同时提供了了解当时该地区社会变化的有价值的资料。
"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出土青铜鼎
中兴别记:
书名。清李滨撰。六十一卷。编年体。起自道光十六年1836三月,止于同治三年1864九月。作者以三十年之力,搜辑资料,以当时邸钞、奏章、官方文件为主,辅以笔记、杂录、碑传、传闻,并参阅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