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谓大鱼漏网。后常比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亦作“吞舟漏网”。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清 惜秋旅生《维新梦.立宪》:“吞舟漏网任纵横,剩几百个鲲鳅并命。”参见“吞舟之鱼”。
主谓 吞舟,吞舟之鱼,指大鱼。大鱼漏网。后常比喻罪大恶极者逍遥法外,也形容刑法宽大。语本《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致于奸,黎民艾安。”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多含贬义。多用于刑法方面。→网开三面 ↔天网恢恢。也作“吞舟漏网”。
蝇声蛙噪: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吟的诗文。清 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俪然以李 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