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又名飞龙山。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寰宇记》 卷61镇州获鹿县: “飞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封龙山。” 《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封龙山,“ 《旧志》: 山势如伏龙欲飞状,峰峦泉石,回环错列,称为奇胜”。故名。
②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南四十里龙山。《魏书·太宗纪》: 泰常二年 (417),“司马顺之入常山,流言惑众,称受天帝命,年二十五应为人君,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金末,元好问、李治、张德辉常游此山,时号 “龙山三老”。
(1)古山名。(1)又称龙山。即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南龙山。因夏时雨过,山气上腾如龙,故名。北魏泰常二年(417年),司马顺之入常山,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2)又称飞龙山。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南。西晋永嘉三年(309年),石勒寇常山,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救之,大破石勒于此。(2)今山名。在河北省元氏县西北部,北距石家庄市约20千米。势如伏龙欲飞,故又名飞龙山。主峰龙首峰海拔800余米。为河北历史名山。山坡之阳有龙山书院,是东汉学者李躬讲学之所。唐郭元振,宋李昉、张皤叟,金李冶,元安熙等名人都曾在此讲学。汉碑鸿迹、书院春风、槐龙交翠、双井悬镜和松柳姻缘,是封龙山“五绝”佳景;还有风动石、影厦石、蛤蟆石等崇石奇构。封龙山石窟碑碣如林,其中《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是**从正定隆兴寺内掘得的已绝迹十几年的汉碑瑰宝,是元氏县被誉为“汉碑鸿迹”的六通汉碑中最早的一通和最晚的一通。
飞狐陉:
太行八陉之一。即飞狐关。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涞源县交界处,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
历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