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称移徙。历代官方出于政治或经济原因对民户有组织之移徙。《周礼·秋官·士师》:“若邦凶荒,令移民通财。”《管子·七法》:“不明于决塞,而欲殴众移民,犹使水逆流。”秦汉以后,有移民实边,或迁狭乡之民于宽乡及迁徙降人等措施。如明初曾将狭乡之无业贫民、富民、罪犯等移至宽乡开垦闲田、荒田。尤以洪武中移民最多,曾移苏、松、杭、嘉、湖无田者往临濠耕作,官给牛种,免税三年。当时亦移徙罪犯、江南富民、北方贫民至凤阳等地屯种,江南浙西、北方山西人稠地少之处移徙者最为频繁。清代亦多有移民垦荒、移民实边之举。
谒先师:
科举时代,新进士于榜发后集体活动内容之一。即赴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行礼。始于唐开元五年717,时玄宗令乡贡明经、进士,于国子监谒先师。其日,学官为之开讲,质问疑义,有司优厚设食,清资五品以上官,及朝集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