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汉 班固《白6*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亦作“掩恶扬美”。《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并列 隐讳其过错,宣扬其优点。汉·班固《白6*虎通·劼》:“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 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宋·欧阳修《归田录》卷2:“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多用于对人的态度方面。→隐恶扬善 彰善瘅恶 ↔蔽美扬恶。也作“掩恶扬美”、“掩过扬善”。
梓泽:
晋书.石苞传附石崇传:“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晋人石崇是有名的富豪,以奢侈闻名。他在洛阳西北,建有金谷园,又名梓泽。后遂用为咏园林之典,亦用以指洛阳。唐.唐彦谦汉代诗:“梓泽花犹满,灵和
历史典故